圖片新聞
|
讀《自卑與超越》有感作者:郭先玲瀏覽數(shù):4次
暑假我讀了一本書《自卑與超越》,書的作者是精神分析學派著名的代表人物,也是以“自卑情節(jié)”為中心進行研究的個體心理學派的創(chuàng)始人。 這本書作為個體心理學派的代表書籍,具有極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學術價值。開篇作者便警示讀者“人類的生活必須要有意義。”在作者看來,生活的意義便是奉獻,人們是通過三種使命:職業(yè)、同伴和性來達到為這個世界、為人類的幸福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的。每個人都有自卑感,因為沒有人會對自己所處的地位感到滿意,人們一直在通過直接或者間接的方式來改進自己身邊的處境,脫離這種感覺。這種對于自卑的擺脫也可以看作是對于優(yōu)越感的追求,追求優(yōu)越感是每個人的共性,然而每個人的優(yōu)越感目標又是屬于個人所獨有的。個體優(yōu)越感的目標決定了個體對于生活的意義,并將這種意義賦予在生活模式中,也正是從每個人的生活模式中我們能夠直觀的看出個體的差異。? 在《自卑與超越》中阿德勒都圍繞著生活模式展開,引導讀者如何從夢和個體早期的記憶中探究其生活模式,同時通過自己的觀察總結(jié)了學校和家庭對生活模式的影響,最后以青春期的個體行為和罪犯為例,向人們闡釋如何通過理解其生活模式理解他們的行為,并通過早期的對生活模式以及個體優(yōu)越感目標 自卑感的超越?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自卑感,因為每個人都無法逃脫以他人為參照物并反射以觀察自身,然而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每個人的不足,由此便會導致自卑感的產(chǎn)生。沒有人可以忍受長期的自卑感,所以我們總是試圖能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法來超越自卑。如果用正確的方法腳踏實地的成功克服自卑感時,我們便會獲得超越。然而,當個體放棄克服障礙反而用一種優(yōu)越感來進行補償,也就是說他已經(jīng)放棄了對客觀環(huán)境的改變,而是以一種自欺欺人的方式來緩解內(nèi)心的緊張。這時真正的問題往往被擱置,這是一種避免失敗而不是追求成功的表現(xiàn)。? 我們必須承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。對優(yōu)越感的特殊追求雖然不能被很好的描述,但是在所有的目標中,我們卻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種共同因素——想要成為神的努力,也就是說這一類用優(yōu)越感來掩飾自卑感的人往往追求著不現(xiàn)實的完美,他們不愿意承認自己的弱點和不足,而實際上這種自卑感困擾著他生活的方方面面。要改變他們的現(xiàn)狀必須首先改變他們對自己的認知, 對自己的接受。其次,要倡導合作。阿德勒在書中說道:“人類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的?!卑⒌吕盏摹蹲员芭c超越》真的給了我很多的啟發(fā)!??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