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新聞
|
《自卑與超越》讀書心得作者:魏靈燕瀏覽數(shù):5次
《自卑與超越》是阿德勒從個體心理學觀點出發(fā),闡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義的通俗性讀物。在本書中,作者提出: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,因為沒有一個人對其現(xiàn)時的地位感到滿意,對優(yōu)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。然而,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,關(guān)鍵在于如何正確對待職業(yè)、社會和性,在于如何正確理解生活。 在書里,作者以輕松的筆調(diào),描寫了自卑感的形象對個人行為的影響,以及個人如何克服自卑感,將其轉(zhuǎn)變?yōu)閷?yōu)越地位的追求,以獲取光輝燦爛的成就。任何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,最初都是以感覺來判斷是非好惡。剛出生的嬰兒到幼年階段,接收到任何負面的信息,印象都會特別深刻。容貌、身材的高矮胖瘦、課業(yè)成績的好壞、家庭背景的差異等等,都有可能在人的成長過程中,種下自卑的因子。因此應(yīng)該以坦然的態(tài)度面對自我內(nèi)心中的自卑情結(jié),使自己在生活、工作、處事上,避免走入自暴自棄或是驕傲自大的偏鋒,能夠超越自己。 書中還講到,生活的意義在于奉獻,在于與他人的團結(jié)合作之中獲得滿足。人其實是很軟弱的,如果人類不合作,那么自然界中許多生物可以輕易的置人于死地,人卻成了世界的主宰,因為人是群居且懂得合作。人類社會發(fā)展到今天,已不再需要團結(jié)合作來維持基本生存,但團結(jié)合作依然是非常必要的,因為人是社會的人,需要精神支柱,沒有團體社會的認可,人會失去一切支柱和自尊,只有融入集體之中,融入社會之中,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義,實現(xiàn)自我價值。 阿德勒的觀點也使我明白問題兒童都來自于問題家庭,轉(zhuǎn)變他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兒,我們要學會關(guān)注,學會鼓勵,學會等待,最重要的是要彌補家庭教育的不足,教會他們學會合作,讓他們和老師、小伙伴們友好相處,感受到學校生活的樂趣,從而慢慢植入真善美的種子。學會合作是人生的必修課。愿我們的家長、老師在阿德勒的感召下,都能重視起來,培養(yǎng)孩子們較高的合作能力,為他們的幸福人生奠基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