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新聞
|
《閱讀力》讀后感翟瑞禎作者:翟瑞禎瀏覽數(shù):7次
這個暑假和以前一樣,學校為老師們推薦了《閱讀力》一書,讓老師們利用假期時間閱讀學習,不斷豐富自己。為了自己不被時代淘汰,我按照學校的要求在家中進行了充電。 我對《閱讀力》一書的第二章特別感興趣,泱泱中華五千年的文化,作者將其稱為“閱讀史上的好風景”。在這一章節(jié)中,作者從六個維度總結了閱讀好時代的特征。 按時代的發(fā)展,首推的當然是春秋戰(zhàn)國,諸子百家。當時各種學說層出不窮,儒家、法家、道家等等,百家爭鳴?!包S老學說,無為而治”,改以獨尊儒術,積極治國,他在位期間開創(chuàng)了朝廷主導的教育事業(yè)。?? 到了唐代,出現(xiàn)了重文的好風氣,李白、杜甫、白居易等諸多大詩人,促成了中國詩歌創(chuàng)作鼎盛階段的到來。對于閱讀好時代來說,宋代也絕不遜色。宋朝天子宋真宗趙恒就發(fā)出了“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”的感慨。宋詞就是宋代文化的典型代表,蘇軾,辛棄疾,柳永,李清照…… 讀與寫從來都是不分家的,但凡閱讀盛行的時代,那么它的寫作自然會活躍起來。先秦散文,魏晉南北朝的文學批評,漢賦,唐詩,宋詞,元曲,明清小說,代表了各個時代文學的最高成就。春秋戰(zhàn)國,諸子百家,諸侯割據(jù),漢代誕生了《史記》、《漢書》、《東觀漢記》《漢紀》、《吳越春秋》等等流傳后世的經(jīng)典。唐代,一個重要的推動閱讀的舉措就是“科舉”。唐代的科舉除了考歷史文化知識,還考詩賦。宋代文人治國,唐宋八大家,宋代的就6位。明代,產(chǎn)生了一系列的通俗小說,四大名著中有三大就在明代產(chǎn)生。晚清民國,寫作可謂是百家爭鳴,中西碰撞,小說革命、文學革命,激發(fā)了寫作的繁榮。 ? 說到閱讀,我們自然會想到一個個經(jīng)典的成語故事:學富五車、懸梁刺股、囊螢映雪、鑿壁偷光、帶經(jīng)而鋤,負薪掛角。懸梁的是蘇秦,扎大腿的是孫敬;沒錢買燭火,就找了螢火蟲的是車胤,雪地里看書的是孫康,那個借鄰居家燈光的是匡衡,扛著鋤頭讀書的是兒寬,背著柴火的是朱買臣,牛角上掛著書的是李密。這一個個成語故事就是勵志閱讀的典范。 粗繒大布裹生涯,腹有詩書氣自華。學校讓老師們每個假期都讀一本書,寫讀書筆記,目的就是讓老師們養(yǎng)成閱讀的好習慣,不斷豐富和提升自己,把讀書的好習慣傳承給我們的學生,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(yǎng)和人格魅力,提升我國的國民素質(zhì)。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,習慣成為自然就是最好的品質(zhì)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