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片新聞
|
讀《閱讀力》有感作者:劉曉文瀏覽數(shù):10次
讀完《閱讀力》這本書,讓我深深思考讀書與做人的關系。表面上看是兩件事情。其實,讀書只是一個手段,讀書的目的,是為了做人。 培根曾經說過:“讀史使人明智,讀詩使人靈秀,數(shù)學使人周密,物理使人深刻,倫理使人莊重,邏輯使人善辯?!痹谖铱磥?,讀書的目的并不在于為考試,而在讀書,若只為考試而讀,那變是讀死書。我認為,讀書的真正目的應是以下四點: 一、讀書讓人獲得知識。 這是最明顯的作用。我們小到大所讀的教科書目的就是這樣。因為它讓我們獲得豐富的知識,獲得淵博的學識,所以知識的獲得是十分重要。 第二、讀書讓人提高修養(yǎng)。 閱讀一本好書,正如同一位知識淵博的學者談話,“他”的語言中無不閃爍智慧的火花,無不傳答著高尚的修養(yǎng),從一本書中學到的修養(yǎng),提高的品格,遠比在生活磨礪中體會的深刻,體會的徹底。 第三、讀書讓人開闊視野。 當任何一個人打開一本書,就算坐在家里,也可以看到世界各地,品味古今中外,體會世界的精彩。在書中的人可以翱翔于智慧的天空,視野也不會只存在于一省,一市,一縣,一國而是整個宇宙整個空間。這也許就是讀書所換來的樂趣吧。 第四、讀書讓人明白事理。 韓愈曾說“人非生而知之者,孰能無或?”我想最大的問題也莫過與不明事理吧,讀書里的名人,也許就可以找到答案,看名人的做人處事,我們從中也可以學到許多方法,對于明白事理,有很大幫助。在書籍中品味知識的過程中,也能在書籍中培養(yǎng)修生養(yǎng)性,在書籍中開拓視野看大千世界,在書籍中學做人處事的方法道理。這也許是讀書的真正目的吧。 捧一杯清茗,覓一處平靜,執(zhí)一卷古書,伴著窗外瀝瀝的雨聲臥在榻上,漸漸走入那茶香與書香繚繞、現(xiàn)實與理想沖撞的書本世界,在字句斟酌之間尋得那曠世哲理,遂化為人生之路的臺階,由我們踏著走下去。穿梭于繁忙的課業(yè)之中,往來于歡聲笑語與淚水悲痛之間,我仍習慣于攜書前進。書不再只是膝上黑字白紙的記敘,也不再是言語間隱約探出道理的文字,而變身成一位滄桑而睿智的老人。 人生道路且長,我還在邊走邊學如何做人。如果此刻你的手中正有一本書,那么請你鄭重地對待他,因為他是你的老師,教會你如何輔墊這冗長的人生之路。讀書是為了什么?讀書是為了獲得精神營養(yǎng),提高自身的素質,學會怎樣做人。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高尚的人進行心靈的交流,會使我們的心靈得到陶冶,會使我們的境界得到提高。
|